2021年5月21日下午,恒达學生第三黨支部支部書記江文超老師在支部書記例會上做了《民族正氣𓀉: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》的主題黨課🧙🏿♂️。


“兩彈”,一個是核彈🏂,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,還有一個是導彈📇。“一星”就是人造衛星。江老師從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背景、“24字”精神內涵和新時代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傳承等方面,並通過“兩彈一星”研製中的感人事跡和人物為大家做了詳細分享。

1999年9月18日,江澤民同誌在表彰研製“兩彈一星”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表講話,將“兩彈一星精神”概括為“熱愛祖國、無私奉獻,自力更生🧐、艱苦奮鬥,大力協同、勇於登攀”二十四個字。




“兩彈一星”精神🏌🏼♂️,包含了很多令人感動和欽佩的故事,這裏面有我們熟悉的錢學森🙆♀️🐝、鄧稼先🥑、郭永懷⛱、王淦昌🐶、於敏等熟知的人物事跡。“兩彈一星”的研製者高舉愛國主義旗幟,懷著強烈的報國之誌🍴,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🧈,把個人誌向與民族振興聯系在一起⛵️。許多功成名就、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回到祖國。許多人甘當無名英雄,隱姓埋名,默默奉獻👥,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⬛️。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,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,經受住了生命極限的考驗🧜🏻♀️。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🦸🏻🪑,寫就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、死而後已的壯麗史詩。

“兩彈一星”精神是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、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,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,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🤹🏽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。如今,我們在中國“新四大發明”等高精尖產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無疑也是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時代延續和現實寫照🥧。

2020年4月🚴🏽♂️,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“東方紅一號”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中提到,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,大力弘揚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,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→。重溫這段輝煌歷史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⛄️,在國家安全日益彰顯的今天,顯得更加熠熠生輝,兩彈一星研製工作者們的精神依然流淌在每一個後來人的血液中,我們作為高校工科恒达的師生,理應在科研🐖、創新工作中傳承和弘揚好“兩彈一星”精神🦖,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奮勇前行🪼,永攀高峰!